我們都知道:端午節,每年農歷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節,午日五月節等,是中國和華人地區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盡的節日。
但你一定不知道
端午節其實也是環保節
端午習俗蘊含著各種環保元素
凝聚了先人尊崇自然
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
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。粽子香酥軟糯、美味可口,其實與它的包裝有很大關系。
“粽,蘆葉裹米也?!本褪钦f粽子是用蘆葦葉子把糯米裹起來后煮熟而成。粽葉的種類通常包括南方的箸葉、柊葉、箬葉以及北方的蘆葦葉等,系粽子的繩子舊時用的是馬蓮草的葉子,干凈衛生又便于攜帶。
粽子通身都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,古人將綠色包裝與健康飲食融為一體的智慧,值得今天的我們好好學習。
環保方式防疫免疫
我國民間歷來把農歷五月稱為“毒月”,把五月初五叫作“毒日”。在古人看來,五月是個多災多難的月份,蚊蟲孳生,百毒活躍,特別是其中的“五毒”——蛇、蜈蚣、蝎子、蜥蜴、癩蛤蟆等更是令人望而生畏。
為了辟惡去毒、防疫免疫,于是在五月五最“毒”的這一天就有了灑雄黃、采菖蒲、掛艾葉等習俗。
這些端午習俗都是在用自然手段來防治害蟲、殺菌消毒。采用這些環保的方式防疫免疫,少一點使用化學制品,也就少一些污染排放。
端午習俗,中華兒女沿襲千年。我們除了繼承它的文化傳統,更需要學習古人綠色自然的生活方式,節能減排,還碧水藍天。